慈禧的三级港版普通话这场体育盛会,请你来“揭幕”!
0
2024 / 11 / 22
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首次成为奥运会项目。女单颁奖仪式上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画面让时任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如今84岁高龄的张燮林记忆犹新。祖国至上始终是他最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他也想对中国乒乓球界的后来人说:“再创辉煌,保持荣誉。”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张燮林被授予“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我非常激动、非常高兴,说明党和国家一直惦记着我们这批老运动员、老教练员,这是对我们努力取得的成绩所给予的肯定。感谢党的培养,感谢国家的关怀。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为这一生从事体育事业作出的贡献感到欣慰。”在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会议室摆放的一座座奖杯前,张燮林将他与乒乓球的故事娓娓道来,他动情地说:“很荣幸乒乓球给了我一切。”
绝对无悔的选择
张燮林说打乒乓球是他“绝对无悔的选择”,因为他太热爱乒乓球了。儿时在上海上小学时,全校只有一张乒乓球台,只有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上球台打球,一二年级的学生只能跳跳绳、跑跑步。看着三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在球台上打球,那时的张燮林羡慕不已。于是他晚上就到亮着灯的商店外面,用粉笔在地上画个球台,再画一条线当球网,同样打得不亦乐乎。到了三年级他终于如愿上球台打球了。没过两三年,水平不断提升的他开始借球台、球房练球。他还在学校里组建了一支球队,取名“红旗队”,寒暑假的时候到周边的工厂和学校打对抗赛。
没有教练,张燮林就自己琢磨。“原来我是打攻球的,左推右攻加上反手攻的打法。后来有一次看见一个顶尖运动员在打削球,我一看削球姿势优美,就决定弃攻练守。”
张燮林对乒乓球的热爱愈来愈深,可家里人却坚决反对他打球,他们更希望张燮林能成为一名医生,不过张燮林根本听不进去,继续坚守着自己的热爱。
张燮林回忆说,那时他的球拍都是自己在劳工实践课上做的。“我到旧货店买旧相框,后面的三合板一般都是柳桉木。柳桉木是三层,我把它锯成两半,这样就是六层,中间用牛皮筋的胶粘上。”张燮林如今还记得用这个球板打球的悦耳声音,“那时候没有海绵,就打胶皮板,对方打过来的球削过去,‘铛铛’的声音特好听,这也让我对乒乓球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张燮林一步步在上海乒乓球界闯出了名堂,从区级比赛到市级比赛,拿到国家二级运动员后,他总别着那枚代表着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绿色徽章。后来在上海汽轮机厂技校当学徒的时候,他下午3点从闵行郊区坐公交车到市区里打全市的比赛,第二天早上8点再回去上班。“来来回回十几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什么,我老输不掉,一直打进了上海队。”那时候上海队正在备战全运会,想要调张燮林过去。而另一边,张燮林的学徒生活也进入新的阶段,可以上机操作了。到底去哪边?张燮林有些纠结,两三天都没睡好觉。领队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全上海找四级工有很多,但是找打乒乓球的就你一个。我希望你留下。”最终张燮林进入了上海队,不久进入了国家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乒乓球这条路。
守正创新精益求精
张燮林是长胶打法的创始者,有“魔术师”的美誉,他喜欢钻研,长胶打法正是他一步步摸索出来的。“在上海队时我负责管理器材,有一沓废品是有洞的6号胶皮,不能作反贴了。我的胶皮不行了,我就用这个胶皮粘上去试了试,打得特顺手,真的也怪了,我正好适合打这个。”张燮林把已经睡觉的教练叫起来,两人开始探讨起来。就是用这块“怪板”,张燮林拿到了上海市冠军,入选国家队后在国家队战胜了一众好手。196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上,他获得了男单第三名。第27届世乒赛决赛,张燮林轻取日本队的三木圭一和木村兴治,为男团夺冠建功。他还拿到了中国队世锦赛历史上第一个男双冠军、混双冠军等。
张燮林的教练生涯更为辉煌。他1971年任国家队教练,1975年临危受命出任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他注重细节,深挖规律,善于做运动员的思想工作,带领中国乒乓球女队在第33届世乒赛上成功夺取女团冠军,打了漂亮的翻身仗。据统计,到1995年第43届世乒赛为止,张燮林带队取得了10届世乒赛女团冠军、9次女单冠军、8次女双冠军、9次混双冠军和3枚奥运金牌。他执教期间中国队参加的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从未让女单冠军旁落。在他的指导下,葛新爱、焦志敏、邓亚萍、乔红、刘伟等一大批世界冠军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中坚力量。
让队伍的打法配备齐全、百花齐放是张燮林让中国女队立于不败的关键之一。“那个时候队伍各种打法比较丰富,同时也根据队员的个人特点加以发扬。”张燮林骄傲地说,“我们到欧洲比赛,对手都不派主力上场,欧洲队伍的教练说打不过我们,要把体力留在对阵别的队伍,所以比赛经常是大比分3比0取胜。”
张燮林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同时因材施教,让每名队员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邓亚萍、葛新爱等都是张燮林挖掘的优秀运动员。“邓亚萍虽然个子矮,但是对她来说对面打过来的球都是高球、都是机会,她进攻的次数就比别人多。而且更可贵的是她的击球点要比别人快一点,这一点也符合我的指导思想‘快’。此外她训练非常刻苦,对胜利充满渴望。”
张燮林根据当时“凶狠”的世界乒坛主流打法,创新提出了“狠快准灵”的四字指导思想。“‘狠’是一种敢拼、敢搏、敢于胜利的精神,意思是只要一出机会,就一板把球打死。要狠,又要快,还得准才能够赢球,同时技战术要灵活多变。”那时候张燮林写了两条大标语贴在乒乓球馆里——“没有杀不死的球”“没有救不起的球”。“没有救不起的球是提高打削球队员的自信心,而打攻球的队员心中要想没有杀不死的球,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同时,张燮林也十分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一定不能丢,要练好、要练扎实。”
当金牌教练的秘诀是什么?张燮林给出的答案是:“勤学苦练。”他说自己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不少。张燮林曾经从四个喇叭的进口录音机得到了启发。其中一个国家的录音机质量欠佳,总要送修,而另一个国家的质量非常好,使用寿命很长。后来他了解到是两个国家使用了不同质量的零件。“这一点启发了我。打球的每一个环节就等于一个零件。接发球、发球、攻球、落点、弧线都要高质量,每个技术都重要。每一个零件都要把它做到最好,不出差错,打球同样不能有短板,要精益求精。”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张燮林有几个让他倍感自豪的瞬间——在乒乓球入奥的第一届奥运会上同时升起三面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打表演赛,受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在春晚上打表演赛等。